中教数据库 > 近代史学刊 > 文章详情

基督教大学“中国化”意涵与实践的歧异——1930年代燕京大学“百万基金运动”研究

更新时间:2023-06-14

【摘要】"中国化"是燕京大学孜孜以求的目标,其"中国化"转型得益于外部环境与内在逻辑的共同作用,因而更为中国社会所认同。1930年代初,立案后的燕京大学开始推进经费来源的"中国化",以求全面实现"中国化"转型,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为此提供了契机。由于此时美国方面无力为燕大提供经费支持,燕大便在中国社会发起"百万基金运动",希望筹募一百万基金来摆脱危机并进一步推进"中国化"转型。"百万基金运动"以燕大师生、校友为主力,并外扩至中国社会各界。各募集主体均建立相应筹款组织以承担校方分配的定额任务,各方之间协力共进,运动得以分区分期稳步进行。但由于193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局势的不稳,"百万基金运动"未能收到理想效果。而燕大校方和学生对"百万基金运动"及其"中国化"意涵的歧异化理解,则展现了燕大"中国化"转型的复杂多样。

【关键词】

3529 2页 免费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

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

0/500
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教立场
相关文献

推荐期刊
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2021022288号-1

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